谢迁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以前对刘大夏没多少成见,就算刘大夏上疏提议让沈溪往东南平匪,他也选择支持,在谢迁看来,沈溪从仕以来履历还不够丰富,到外面历练一下除了可以增添资历,还可以在地方培植势力。
但这次让沈溪去西北履职,谢迁却怎么都不可能同意,因为这跟推自己孙女婿去死差不多。
以前沈溪跟谢迁没什么关系,身为内阁大学士,他犯不着为沈溪跟刘大夏置气,但现在,他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宝贝孙女当寡妇。
明知道沈溪年轻没有威信,从统兵大将到普通士兵都不会听他的,鞑靼人听说他出征,肯定要倾巢而动,以沈溪所部为主要进攻目标。
沈溪少年得志,锋芒毕露,有一点小小的过错就会被人攻讦,就算战死沙场,别人也不会肯定他的功绩,而只会把他当做替罪羔羊。
就算沈溪最后侥幸得胜,功劳却会被边疆那些公侯伯爵在身的勋贵给窃夺走,沈溪九死一生冒险,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这是谢迁无法接受的。
刘大夏道:“于乔,你以前可说过,沈溪需要磨去棱角,眼下派他跟随我往西北出任要职,不正是一次对他历练的机会?”
谢迁反诘:“若时雍你年少登朝堂,是愿意留在京城做清贵的翰林,还是出征东南,或者往西北,日夜担惊受怕?”
一句话,便让刘大夏无言以对
王妃您别这么逗!
马文升摆了摆手:“于乔,你切勿着急,时雍不过是为国举贤。”
“举贤?沈溪小儿有才,孰人不知熟人不晓,还用得着他举荐?他这是怕自己在西北不能胜任领兵之事,便让沈溪小儿替他担责,你问问他,他就没有丝毫私心?”
谢迁很生气,你刘大夏自己没本事平鞑靼,就让我孙女婿去,你要么就别接这差事,接了就自己上,害别人算什么本事?
刘大夏道:“我承认,的确是有私心!”
马文升板着脸:“时雍,这就是你的不是,别跟于乔置气,他不过是一时气话。”
“于乔说的没错,的确是我向陛下举荐沈溪,并获得陛下的认可和赞同,但以沈溪小小年岁,出任延绥巡抚,总算未委屈他,于乔不否认吧?”刘大夏打量谢迁,问道。
这一点谢迁自然无法反驳。
沈溪如今不过十七岁,翰林一脉的官再清贵,手头没有实权,别人只是议论一下,不会有太大非议。
可放到整个大明官场体系就不同了。
沈溪小小年岁便成为三省督抚,就算挂的是正三品右副都御史而非右都御史官衔,别人也是议论不断!
这可是十七岁的封疆大吏,怎么都该找个有威望和资历的人去,如何轮也轮不到沈溪头上。
在举荐沈溪这件事上,刘大夏已算顶着巨大的压力,直到年前沈溪在东南平息匪寇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非议声才减弱。
现在让沈溪到西北担任延绥巡抚,等于是官位再升,基本要挂正二品的官衔,刘大夏如此举荐,又顶着满朝的压力,这其实是刘大夏对沈溪能力的肯定,谢迁不能说刘大夏有功不赏。
“未屈才,却是送他去死。”谢迁厉声道。
刘大夏道:“鞑靼内乱不止,如今正是出兵草原收复河套的绝佳机会,此战若得胜,便可令西北边患彻底根除,沈溪可名垂青史,这是于他有益还是有害?”
谢迁怒视刘大夏,喝道:“你……!”
显然,刘大夏并未将谢迁说服,谢迁不赞同他那套“一切是为了沈溪好”的理论。刘大夏问道:“于乔,我便问你,哪里不对?”
“命都没了,谈何建功立业?”
谢迁针锋相对,“西北用兵,功在社稷不假,若成或可名垂青史,但名留青史的人不是他沈溪,而是你刘某人,还有保国公之流。”
“若败的话,则沈溪小儿要受尽世人唾骂,白白令一名自古以来绝无仅有的少年英才因此而陨落,你刘某人就不觉得羞惭?自己没本事,却要让一个少年来替你担责,老夫都替你脸红!”
刘大夏再次感觉无言以对。
其实谢迁说的有一点非常正确,刘大夏正是因为对西北用兵没自信,所以才一定要把沈溪拉在身边,倒不是说有意要利用沈溪,但用沈溪这步棋,在他看来绝对是妙招。(www.23dshu.win 爱上读书网。)
喜欢寒门状元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