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是隐姓瞒名逃到郑国来的,假称姓“周”。看好看的﹣带v±i文就来就(要■耽美∞网
赵肃选郑国一是因为郑国离鲁国近,鲁国有个风吹草动的,赵家都能很快得到消息,如果鲁国姜氏想捉拿赵家,他们得到消息快一点也能赶紧跑。
二来呢,则是因为郑国风气散漫。郑国先王修仙修得有多荒唐是举世皆知,奇特的是他这么荒唐,王权还不小,不然王都和王宫也不会成功改名,最后也就是逼死老臣的名气臭了一点,才不得不“规矩”起来。
郑国上下都不关心别国的事,自有“上国”气度。哪怕是一江之隔的鲁国在郑国人眼中也是“疲弱”“荒唐”的印象——鲁国有一个朝午王就比郑国修仙的先王更荒唐了。
赵肃也选对了地方,赵家以“鲁国长山周氏”之名进入郑国后,称得上一切顺利。
在选择落脚安家的城市时,赵家有人希望在郑国边境找个地方就行了,离鲁国近一点,好打听消息。
赵肃却一意孤行,带着族人直接进了郑国王都望仙城。
王城底下的日子自然不太好混。族中不是没人抱怨,但这也避免了族人偏安,一入望仙,赵肃立刻带着族中精干子弟出门交友、打探情形,虽然花钱如流水,却没人抱怨。
因为都知道到了王城脚下,如果不摸清情况,很有可能不知什么时候就死了。赵家人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拼着节衣缩食过了一段苦日子后,赵肃看中了当时还是个小可怜的郑王,当机立断,举家投奔,而且一去就自报家门,半点不带隐瞒的。
这种态度讨好了当时被所有人忽视的郑王,也可能是求贤若渴,赵肃送出家中几个子弟,特别是把赵荟介绍给郑王后,郑王就收下了赵家的投效,赵家才算是背靠着郑王,在望仙城扎下根来。
不过赵家还真没占郑王什么便宜。
他们刚投奔过来时,郑王手中无权,别说给他们好处让赵家人当个小官,他自己都笼络不住什么官,手握重权的世家都不带看他一眼的。等郑王继位后,又迫不及待的要去拍世家的马屁,赵家还是没占到什么便宜。
“我对郑王,已经仁至义尽。”赵荟说。
龚香深有同感的点头。只要赵荟肯帮鲁国坑郑国,他现在说他是一心一意爱鲁国,是专门跑到郑国去给郑国下套的,龚香都能夸他干得好。
赵荟笑道,“我知兄不信我。”但他不能不表白心迹,不能不替赵家投奔郑王的事做一番美化:结论就是赵家待郑王曾经一片丹心,无奈郑王辜负了他们,所以他们已经悔悟了!已经觉醒了!
赵家还是鲁人,从身到心!
两人夜夜饮酒畅谈,赵肃也觉得差不多该到正题了。
“兄可知晓,在郑国有南刑北钟?”赵肃问。
龚香点头,这个他当然知道。南刑北钟指的是郑国的两个最大的世家,不过在差不多七八十年之前,这两大世家中的刑家远没有现在的气势,几乎占据了郑国产粮最多的三座大城,两座小城。
因为之前郑国虽然粮食好,但出名的就一个,郑国米,这是直接往梁帝那里送的贡品。
不像现在,整个郑国都靠卖粮为生。
粮食嘛,是长在地里的。换言之,谁家地多,谁家的粮就多。
郑国,刑家地最多。
刑家的家训是族中弟子屋里可以没书,但手中一定要有地。所以刑家在发迹之前在郑国的形象就是普通的地主,就算刑家传承很久了,就算刑家子孙很多很多,几百年下来,一座城又一座城八成的都姓刑,南边刑氏成了最大的姓氏,那又如何?不读书!
刑家子弟当然也不是不读书,只能说家训流传太广,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样。
最后就造成刑家很富有,但刑家子弟没有一个在郑王身边的,就算去了,也会立刻被其他士子公卿给赶走。
“刑家翻身的机会是先王给的。”赵荟口中唯一的先王,当然不是姜元和朝午王,而是姜元的爷爷,朝午王的兄长。
郑粮卖燕,刑家拥有最多的土地,出产最多的粮食,迅速一跃而成郑国最有影响力的势力。刑家也抓住这个机会,成为了南刑。
与刑家相比,北钟则是另一种命运了。
钟家不喜争斗,不喜刀兵,不喜买卖,只喜欢做学问。
钟家也曾占据一城,十分显赫。家族家训严明,子孙若有不肖,家族是绝不会宽恕的,反而会加重惩罚。钟家家法甚至严过刑名历律。
曾经在郑国流传过一个不知真假的闲话,道钟家一年打死的子孙比衙门一年杀的人都多。
“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
姜姬听了以后,说出这两句话。
钟家一定是这种想法的贯彻者吧。
钟家惊才绝艳之辈层出不穷,几乎每一代都会有那么一个,超脱众人之上,一旦出世,必会令人心悦诚服。
世人对钟家自然全是溢美之辞。
“原来如此。如此盛名,钟家不败也要败了。”她懂了。有这么一个钟氏在,其他世家子弟哪里还有出头的机会?当然要先把钟家给掐死后,他们剩下的人才能分个输赢。
木秀于林。
然后钟家自然就渐渐衰落下去了。他们不再出来当官任职,也辞去了城主之位,搬到别处,聚族而居。
“钟家这是想保存子弟。”但方向错了,发现自己成了千夫所指,要做的不是逃,身在这个位置上都会被攻击,跑了以
喜欢姜姬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