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要腊八才举行的大祭祀特意提前了,祠堂那样本姓小辈都没地儿站的地方,也让楚铮光明正大去一回,给吕家老祖宗上了香,又亲手将楚家老祖宗临终前还念念不忘的遗书,送到他坟前化了,连灰都埋到坟前泥里头——
楚铮埋灰烬的时候,不小心想起宫十二对老祖宗们的调笑,心中虽稍觉别扭,但对吕家人的做派,也委实承情。
鸭子鸟类防治蝗虫的法子也没瞒他,《灭蝗图》特意加印了五百份,又有还没公布出去的《棉花大全》等,也画下来,让他带回京里头,或者分发出去,或者挑合适的人呈交——
吕家人甚至连交代一声让提及自家功劳的话都没有,只让楚铮“你看着办吧”。
明明是百余年由得楚家在外头寻寻觅觅都不肯给丁点音讯的狠心绝情人家,偏偏一遇着人找上门了,又仿佛还是几百年通家之好的做派。
楚铮原本很难理解老祖宗那样临终都惦记着要去人坟前焚烧遗书的挂牵,但在穿了一身比丝绵舒服、保暖度又不下裘衣的棉袄——
还有配套的分指手套、加厚护膝棉裤、护耳棉帽……
包得严严实实上了马,腊月初的风竟都不觉寒的时候,他又忽然就理解了。
纵然吕家人的思维似乎都有点怪,纵然吕家人的作风都有点绝,也确实是,值得他楚家百余年寻觅的人家。
——不过为了避免继续给那样古怪的眼神围观,小王村果然还是要少来。
楚铮这么想着,然后他也果然这么做了。
足足又是六七年,竟真的一步也未曾踏上小王村的土地,甚至连永乐镇方圆百里都不曾再路过。
但奇怪的是,或许是桥下客的谜依旧在楚铮心里,又或者是楚铮这些年总没忘了往小王村送节礼,再见面的时候,不管是楚铮还是宫十二,都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虽然这一次重逢,依然不是什么愉快的会面。
却都是后话了。
☆、有备无患
只说眼下,什么科举,什么大儒,都且还是小事。
大事是:
灭蝗。
久旱出蝗,果然是久旱出蝗。
小王村一带只得去年那一夏秋的旱,然而整个天下,至少当今天子辖下,却竟有小半土地,乃是自前年起就陆陆续续地旱着,北方草原上据说也是水草艰难,也就是这些年委实给太祖与当今俩父子大怕了,不然,少不得又要往南边“打草谷”了——
如今,据说是往更西、更北的地方祸害去了。
中原之地方才好些,却也亏得是之前几年大抵还算风调雨顺,当今又难得耐下性子,没再一攒下钱粮就折腾着要北伐,如此才熬得住。
可蝗灾一来,当今那样能打得北方外族闻风丧胆的铁血皇帝,都不禁头疼得很。
事实上,在蝗灾真正来前,钦天监正、大弘农等人上书这久旱出蝗的可能性时,当今的脑袋就已经大了一圈。
当今是个马上天子,他出生在太祖征战天下——
更准确地说,是太祖起兵不久,最是艰难的时候。
那时候刚有楚家慧眼识人,举家相助,太祖还是很难,当今的幼年也几乎全是随着太祖皇后在后方清苦度日、又或者随着太祖颠沛流离的记忆。
待得稍微长成,不过是脚掌勉强能够着马镫的年纪,就是金戈铁马、血沫横飞。
他是个踩过无数血肉尸骨,才成就帝业的天子。
这样的人,悍勇坚毅,但在有些常人不能理解的小问题上,也会意外的偏执迷信。
例如,他就信“乌鸦嘴”。
出兵的时候,他不忌讳谋士未虑胜、先虑败的周详。
但治国的时候,尤其是在已经给旱灾闹得头都大了一圈的时候,听说人提起什么久旱出蝗,当今却真的有一种,要把乌鸦嘴的混蛋祭天,好求个诅咒胡言不至于成真的冲动。
若不是太子仁厚,抢在他发怒之前柔声换了话题,回到后宫,又有皇后横眉怒目拍着楚铮特特让人快马加鞭先呈送上来的《灭蝗图》:
“阿铮也是一片好心!事情不出自然好,若真有个不好,先准备着总比全无准备的强许多。楚家为陛下大业几代人都搭上去了,阿铮更是个顶顶好的好孩子,陛下倒有什么不满意的?”
皇帝好无辜,他哪里知道大弘农和钦天监是因为楚铮送来灭蝗图,才跑到他面前乌鸦嘴……不,好意谏言的?
对他来说,楚铮自然是极好极好的,楚家一门忠烈,楚铮哥弟二人,一个辅佐太子事事妥帖,一个年岁虽幼却孝顺聪慧——
皇帝待楚铮,真是比待膝下幼子还宠爱三分,若早知是因着他进献的《灭蝗图》,哪儿舍得发甚脾气?
喜欢归卿.哥儿娶夫记/归卿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