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婶赶紧停止引诱活动,采取稳定措施。她回到屋内,从窗眼儿里静静地观看它的一举一动。云英也吓得不敢出粗气儿,娘俩紧张而激动的并肩观察着宝贝鸡的行动。
那黄麻鸡看不到人的威胁,总算平静下来。
它慢慢在院里走来走去,它没有去吃那嚼碎的窝窝。不知是没看到,还是反感。它,那么傲慢,那么娇贵,那么居功自负。俏婶心里骂道:“看它那样子,下蛋多么有功!我生5个孩子也没有这样娇贵。”
俏婶自幼家贫,生活忙迫。白天下地劳动,晚上纺线、织布、做针线。一年四季,起五更恋黄昏,脚手不停。艰苦的劳作,使她壮得像头母牛。头一天生孩子,第二天就下炕,第三天就做饭,第四天就纺线织布。她看着那不可一世的黄麻鸡,不禁一肚子气,是女人就应生孩子,是母鸡就应下蛋,天经地义,下个蛋有啥了不起。
看到鸡,想起蛋。想起蛋,就心酸。她养了一辈子鸡,一年吃不上仨鸡蛋。就连坐月子也舍不得吃。孩子看见鸡蛋就流哈啦啦。那一年她下地,让盼弟在家做饭。盼弟壮了壮胆子,偷拿一个鸡蛋放在锅里蒸。她取出来刚剥皮,被俏婶看见,她擗手夺过来,噼哩啪啦,将盼弟打了几巴掌。她回看黄麻鸡,它仍然优哉游哉散步。你看它,一会儿,用它那尖尖的小嘴啄点什么;一会儿,又用它那尖尖的爪子在柴屑里挠几下;一会儿,歪着它那圆圆的小脑袋左一下右一下抹嘴巴;一会儿,又弯回它那长长的脖子翻弄羽毛。幸喜它看到了俏婶给它嚼碎的窝窝。它放下高贵的架子,失态地啄起来。小黑鸡看到“功臣”,连飞带跑去抢吃。盛气凌人的黄麻鸡,却十分霸道地狠狠啄它:“你断子绝孙的白吃婆,配跟我争食吃!”。黑鸡颇有自知之明。它仿佛领悟到会到人间的实用主义。它非常自卑地溜溜躲开了。
黄麻鸡趾高气扬地一步一摇地走近东屋窗下。它转转游游地观看窗台上席片卷成的窝。左看了右看,右看了左看。然后,两腿一弯,身子一塌,噗楞楞飞了上去。慢慢钻进窝里,又慢慢转过身来。叼起一根麦秸,又慢慢扔向身后。……阿弥陀佛!它总算慢慢卧下了。
大气儿不敢出,眼也顾不得眨的俏婶和云英,至此才长长嘘了口气。
这个鸡蛋下得真难哪!
第3章天女下凡
“盼弟回来了,盼弟回来了!”
人们喊着、传着,喊声好似喇叭广播,刹时传遍全村。
男女老少,争先恐后往俏婶家跑。大嫂跑掉了鞋,二姐崴了脚,三奶拄着拐杖,四爷叼着烟袋,姑娘们一阵风……全村好像听到天女下凡的奇讯,无不踊跃前来观光。盼弟,嫁到省城的盼弟,用小汽车娶走的盼弟从省城回来了。
全村人纷纷往俏婶家涌着。刹那间,俏婶的屋里、院里挤了个水泄不通。
这个小村的名字叫十八户。处在北方三省交界处。是三省三县都管都不管的荒凉去处。这里是既饿死人又饿死牛的盐碱窝。村内连一棵树都没有。外村人常跟十八户人开玩笑,说有一只喜鹊,飞到十八户来,它在村上飞呀飞呀,转了一圈又一圈,就是找不到落脚的树,差点把喜鹊累死。
十八户从老辈就传下来一句令人伤心的谚语:夏天满地黄坷垃,冬天一片白硌巴。
可悲的是五八年的深翻和**年的治碱,白白流了无数次大汗,手上打了无数次血泡,而大地面貌依旧。十八户所以能够繁衍至今,而没有荡然灭绝,全靠一代接一代刮盐土熬小盐为生。但是,自从“**”开始,上头疯狂地割“资本主义尾巴”,“无比正确”的工宣队和“无限忠于”的红卫兵,一户户收了盐,砸了锅,彻底挖掉“资本主义根子”。从此他们就全凭那每日八两统销粮,惶惶维持一身饥饿的细胞。
小盐不出了,光棍可出多了。大光棍顶着老光棍儿,小光棍顶着大光棍儿,一茬接一茬,越来越多。三年来,村中没添一个新媳妇。最近娶来一个,却是姑娘换的。
30年前,这村就是十八户,现如今,仍是户十八。
十八户虽然偏僻,但时代的风无孔不入。十八户渐渐也被“新思潮”激荡了。男的盼当兵,女的盼进城。日日夜夜,朝朝暮暮想着一切办法离开这荒僻的小村。都想着远走高飞,寻找各自的“天堂”。俏婶的三闺女盼弟,便是烧了18辈子高香,积了24辈的阴德,十八户开天立地以来第一个嫁到省城去的“仙女”
如今“仙女”回归,谁不愿意开开眼。
腊月的十八户,好像被放在冰窖里。耳朵、鼻子、脚指头冻的像猫咬。孩子脸蛋像烂苹果。可是众乡亲似乎忘掉了严冬的酷寒,完全沉浸在古道热肠的朦胧的热烈的兴奋中。他们挤着、嚷着、看着、问着、评论着、好似看大戏。
看景不如听景。
十八户乡亲看到的盼弟和他们想象的盼弟大相径庭。她不是满脸红光,一身新装。她比原来更憔悴,低低的眉头,高高的颧骨,黄瘦的面皮,短短的下巴。她穿着一身蓝针织裤褂,还是她结婚前婆家给她买的。她怀孕的肚子高高隆起,裤腰挂不上勾,露出了土布黑棉裤。
她说话变了。“吃”十八户念“乞”,她却偏说“尺”。她还学广播员说话的腔调。虽说得不大像,可听起来很新鲜。
喜欢天堂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