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开头,就会有后续。
所以每天下午,李承乾都要去后宫给爹娘请安,顺便接受皇帝老爹亲自传授的帝王学说。
事实上好多时候,本来很简单的东西经过重重包装,就会让人迷惑不清,甚至感到畏惧。帝王术,就是其中之一。看起来是不可传的重要学问,事实上跟木匠收徒一样,都是一些技巧上的传承。
只要李承乾进入后宫,跟李世民呆在一起,长孙就会主动避开。整个大殿内,只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宦官守卫着周边的窗口。
“怀疑不是恶习,正相反,这是皇帝的一种美德。不管看待什么事情,都不能彻底相信,一个帝王能够给出去的信任,永远不能超过六分。哪怕你在一些时候看到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事情,也不能松气,因为危险往往会出现在你成功后的那一刹那....”
说完这些,李世民很自然的拿起桌案上的一封奏折,递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双手接过,展开,只是看到包装,就吓了一跳。
这竟然是百骑司的十万火急密报,红翎急使已经是这个时代传递消息最快的方式了,而百骑司的十万火急密报,速度还要在这之上。
带着认真的心态看完了这篇密报后,李承乾思考了好一会儿,才问:“父皇,您打算出兵?”
李世民笑道:“朕是什么打算,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是朕,你会做什么选择?”
如同蝗灾来临之日在朝堂上的时候一样,李世民,又抛给了李承乾一个困难的问题。
百骑司的十万火急密报,只讲了两件事。第一,东突厥领土内,颉利不知道抽了什么风,跟突利干了起来。突利也是可汗,虽然地位不如颉利可汗,但也是东突厥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人一旦起了冲突,对别人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特别是大唐,渭水之耻犹在,这是雪耻的最好机会。
而第二件事,就是突利已经派遣使者拜访大唐,希望能够得到大唐的帮助。边境官吏害怕突利的使者得知关内蝗灾的事情,所以不敢放入境内。
回想起那一日便桥之上颉利不可一世的样子,李承乾就忍不住攥紧了双手。对大唐来说,这可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该断则断”还是昨日学得的道理。
可是....
合上密报,双手递还给李世民,李承乾认真道:“父皇,若是儿臣,断然不会相信这个。突利和颉利怎么可能打起来?就算百骑司的探查无误,其中也一定有蹊跷。尽管突厥人是蛮夷,可内斗必招致外患的道理,他们不该不清楚。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三国之事不远,如今又怎么能轻易上当?
更何况,咱们关内正在遭受蝗灾,国库和征调的粮食虽然能供应这场灾难,可要出兵,是远远不够的。就算勉强凑齐出征所需粮草,十六卫大军不乏关中之人,心忧家乡之下,也很难发挥出战力。困境犹斗,该是走投无路之时做的事。想要诱惑大唐,颉利抛出的鱼饵还不够。”
哈哈哈哈!
李世民大笑不已,伸手在李承乾的肩上拍了拍,得意道:“你的分析很正确,朕就是这么想的。为大利所趋者,目不入蝇头小利。来啊,宣兵部尚书杜如晦觐见。”
既然有外臣要入场,李承乾就只能退到幕后,太子归太子,他现在的年纪事实上不够资格参与朝政。
没多久,杜如晦就报名而入。
跟去年不同,今年的杜如晦看起来全无病态。也正是因为他的回归,李孝恭才又把兵部尚书的位置交了出来。朝堂之上,尚书仆射、中书令等才是铁打的,六部尚书虽然同样位高权重,可是调换最频繁的就是他们。
兵部、吏部、户部是最重要的三个部门,所以担任这三部尚书的,非天子近臣不可。
见杜如晦走路方方正正,全无病态,李世民笑了笑:“爱卿苦于肺疾,朕虽有社稷相托,见爱卿气短咳血,亦不忍心啊。现在看你已然痊愈,朕可算是放心了。”
杜如晦大礼拜谢了皇帝的关心后才说:“也是微臣运气好,这肺疾已经折磨老臣多年,幸得孙神医出手相救,才算是离开了病榻。陛下急招老臣前来,可是有要事?”
李承乾眼睁睁的看着李世民把文书外面属于百骑司的印记给抹掉后,才把情报交给了杜如晦。
房谋杜断,说的就是房玄龄谋略超绝,杜如晦断事能力非凡。哪怕是玄武门事变,也是杜如晦下的决断。
仔细的看完战报后,杜如晦紧皱眉头,思考了很久才询问道:“陛下,您今日召老臣进宫单独会面,可是犹豫不决?”
李世民摇了摇头:“并非犹豫不决,且不论颉利突利相争是真是假,朕都不可能派兵北上。叫你过来,只是想问问,如果颉利和突利真的内战,咱们大唐出兵,合适吗?颉利与咱们有盟约,而突利,也跟朕结拜过,若是出兵,朕怕担上背信弃义的骂名。”
杜如晦正色道:“陛下,夷狄不讲信义。我大唐虽然守约,可他们常常背弃盟约。如今他们自己内乱,可以说是自讨灭亡。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微臣以为就算我大唐近期不打算出兵,也不该对此事置之不理!”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还是飘荡到鱼饵附近比较好。这片土地上的鱼太多了,如果不趁早守着,鬼知道会被谁叼走。
“既如此,诏令将军周范,驻守太原备战,密切关注颉利和突利的动向。若此二人
喜欢孤才不要做太子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