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府内院,徐惠抱着琴来到姜伟所有偏院旁的前院,这在前院里,此时九岁的若娘正带头教七岁的徐露与五岁的徐齐聃堆雪人。
这个主意正是姜伟离开前告诉若娘的,若娘听了,顿时两眼一亮,于是欢快的跑去堆雪人,而徐露与徐齐聃一开始好奇不清楚若娘在做什么,在一旁围观,待若娘做了一个雪做的挑扁担农夫时,一时间也纷纷加入了堆雪人当中。
徐惠来到一旁亭子里弹着琴,看了一眼旁边姜伟所在的院子,可等两曲弹完后,也不见院子里有什么动静,不由得感到好奇。
“若娘,你兄长呢?”
若娘冻的小脸红扑扑的,一听徐惠是在喊自己,她歪着小脑袋张口就来,
“兄长?在院子里啊!”
徐惠手指轻轻拂过脸颊,将头发别在耳后,
“那你去叫你兄长出来玩啊!”
若娘单纯的点了点头,正想着让兄长看看自己做的雪人,于是一脸笑嘻嘻的甜甜回道,
“好。”
待若娘小跑着离开后,徐惠纤细的手指捏着白色狐裘肩披正了正,这才开始弹奏起自己最喜欢的曲子阳春白雪。
若娘一个人去了,还是一个人回来,徐惠抚琴停下,
“若娘,你兄长不愿出来吗?”
若娘情绪低落的摇了摇头,嘴巴一扁。
“兄长他不见了。”
徐惠错愕的懵了一会,这才想明白若娘的意思,她看了看琴,好好的心情突然有些不好了。
而此时,姜伟坐着马车来到平康里附近,下了马车后便对车夫说,
“天气寒冷,不要站在外面,进车厢歇息等我。”
车夫笑了笑,感觉姜伟真是一个好人。
“谢公子。”
因为此时还在下着大雪,长安城街道上比较冷清,姜伟打着一把纸伞,一身白色儒袍配着一头白发,飘逸的身姿缓缓走在一片白色的世界,有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味道。
走在一座桥上,这才发现有两个女子正在桥上欣赏河边的雪景。两位女子也发现了姜伟,见了脸色一红,忍不住窃窃私语的小跑着离开了,只留下悦耳的轻笑声。
姜伟笑了笑,摇了摇头,他渐渐注意到自己这一头白发确实有些过于引人注意,总是惹得不少路边的士人或商人百姓为之侧目。
不过姜伟并没有在意这些,此时他的注意力全部被这大好的古代风景吸引。
这样的氛围,是在现代根本不过能享受到的。从来到这里,他还是第一次这样漫无目地的走在街道,欣然街边古色古香的风景。享受着大唐这个时代下雪天时的氛围。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能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千年前的味道。体会千年前的每一处风景,看着妇人购买商品,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囔囔着你追我赶,都让姜伟看的津津有味。
“你看,那怪人一直盯着那小娘子买东西。”
不远处两个文人打扮模样的男子警惕的模样小声说着,姜伟听觉比较好,还是隐约的听到了,忍不住咳嗽了一声,转身离开,不看了不看了。
看也看的差不多了,也走到了平康里附近,姜伟也不在作停留,顺手拍了拍长袍上沾到的染黑的雪渍。下雪天因为走的人多了,有些雪与泥混在一起,而穿着这样的长袍有些碍事,因为容易弄脏。
姜伟直奔平康里的街道,那不远处两个文人见他走进了平康里,又忍不住低声议论,
“你看,这人看起来一表人才,其实就是个色胚投胎的,刚盯着别人小娘子看,转头就跑平康里去了。”
姜伟因为走远了,倒是没有听到这句话,否则非被吐血三升不可。
平康里也叫平康坊,位于东区第三街(自北向南)第五坊,东邻东市,北与崇仁坊隔春明大道相邻,南邻宣阳坊,都是“要闹坊曲”。
因为平康坊地处城北,距离北门并没有多远,所以又称为“北里”。晚唐僖宗时有一位垂垂老矣的官员孙棨在中和四年(884年)写了一本北里志,记录的是黄巢攻入长安之前的平康坊歌妓的生活,用于缅怀永不再来的美好时光。
姜伟选了一家外表看起来最为气派的,名叫醉花楼。门前并没有什么老鸽拉客,这让他对这里印象比较良好。
进去后,也并没有女子走来走去,而是三两的男子坐在一起喝茶。
说好的青楼呢?怎么都是男子,正当姜伟感到奇怪,一个小二模样打扮的小哥走来。
“公子可是第一次来?”
姜伟看了一眼男子,约在二十出头,虽然穿着中规中矩,倒也干净利索。
“不错,我第一次来,不懂这里的规矩。”
小哥笑了笑,表示理解,
“公子是去内院还是想单独见哪位姑娘?如果是想单独见哪位姑娘,这就需要先交预约金,如果公子想见的姑娘没有客人,或者轮到公子了,自会有人领公子前去。”
姜伟点了点头,终于懂了,也明白这大厅为什么都是男人了,这些都是排队的人啊。不过这小哥一开始还说了一个词,那就是内院。
“什么是内院?”
小哥比较有耐心,详细的介绍了一番内院。姜伟这才明白什么是内院。也就宴会的形式,让所有客人在井井有条的情况下喝酒、看节目、找乐子的地方,也就是比较低端的场所了。
可姜伟并没有什么心思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也不太喜欢那种场合。
“这里哪些姑娘预约的人少?”
喜欢我在贞观搞科学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