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理学的形成过程,就必须首先了解《周易》,《周易》原本来自《易经》。《易经》是沿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人夜观天象变化,日观风雨阴晴得出的自然结论,是上古中国人巫术占卜师们一代一代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是中国人最原始的自然百科全书,也就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
《易经》成文之后多次被删减,最后确定在孙老二之手,现在我们看到的《周易》就是经过孔二夫子“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后的易经。
《周易》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象、数、理、占。其原理来源于天象与地宜。
一、象,源于古人对天体运行与地球表象的总结。上古华夏先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古人从北纬36度这条线附近观察北极星,观测到周天的恒星圈。这个恒星圈古人总结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绕北极回环不停地转动,形成天体的一个座标。以北极星为中心,北极星就是古人说的北辰,人们认为它在天象中央不动,是天帝。有时又称太乙、太一等,北斗七星,天枢、天漩、天风、天权四星称斗魁或漩砚。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称作斗柄。斗魁的前二星与北极在一条直线上不变,整个北斗星则是围着北极旋转。二十八宿犹如钟盘上的刻度,在天体这个大圆周上排开,东方七宿是角、亢、氏、房、心、尾、箕,象苍龙。北方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象龟蛇。西方七宿是奎、娄、胃、昂、毕、微、参,象白虎。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象朱雀。斗柄是顺时针方向转,而按座标观察到的太阳月亮则是逆时针方向转。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这就是天体运行的一个大致轮廓。我们习惯于一个圆周为360度。而《周易》的圆周取象于天盘的运转,按天地日月的运动。精确地说,一个圆周是365v4度,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情况制定出历法。以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日夜半朔冬至而名节令,察寒暑,制定出有名的太初历。这就是象。
二、数。周易的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为宇宙,宇宙爆炸分天地,天地有太极,太极分两仪,两仪就是天地,阴阳,奇偶等等。天地分两极,两极分阴阳,阴阳奇偶分四象,四象就是春夏秋冬和东西南北。四季生八卦,八卦就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含阴阳分居八方,八方有山水蕴藏着五行,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有生克,地理变化规律蕴含其中。
周易的数学原理为同余式二进制数倍增递进法,也就是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四四得八,八八六十四,六十四乘六十四……,无限倍增。这个数学原理今天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之中,同时科学家有共识认为这个数学原理还是宇宙起源的原理,也就是说,宇宙起源于一,一倍分二,二倍得四,四倍得八,八八六十四,……无限扩展,一无穷尽。用二进制数计算宇宙的边际,将是无穷尽的,无法计算出一个终点,这个数据看着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天体就是一种无限扩张的天体,你无法计算出它的边际,这个天体就是在按照二倍递进的数学原理在扩张,无限制的扩张,这也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宇宙空间的实际情况。
周易的数术,就是在二进制数的原理上,计算宇宙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在六十四个来回运动的空间里会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现象。计算出宇宙空间每六十四个循环往复会出现的概率相同的数字。并用推算出的数据来预测未来事物发展的方向。用六十四个概率复制宇宙空间整个系统的变化规律,压缩性的把天体无限扩张这一数学概念,用在六十四个象数概念中。象征性的把天体空间概括在六十四个小宇宙中,六十四个小宇宙形成一个大圆,周而复始的循环在无限的大空间里。
简单的说就是,二进制数可以无限制的计算天体扩张的数,而周易用二进制数计算时,只计算到八八六十四位数,往后不在计算了,就用六十四位数来定义宇宙空间事物发展必然出现的概率数。六十四位数的循环往复必然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理论,用以概述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定义出预测用的预言,用卜辞概率性的锁定在六十四个卦象之中,用以推演事物发展在某一时间周期内可能会出现的某种事件。
周易的预测方法就是把宇宙无限扩张的原理锁定在六十四个卦象之中,人为的锁定六十四卦即是一个四维空间。在这个四维空间中,所有的事物发展总是有周期性规律,于是先贤记录下这些信息,定义六十四个范围,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概述出事物发展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既而概念性的编辑出六十四卦卜辞,然后用乌龟做卜,用蓍草做筮,来选择卦爻,再根据卦爻的范围来定义卜辞,然后根据卜辞来预测在某个时间,某个瞬间,某个地点,某个方位会出现某一方面概率性较大的事件,行为,现象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周易要用六十四卦来预测万象的由来,也是中国人的思想来源之地,中国人讲究既定方针与追求既定目标的心理就来自这里,中国人凡事讲规则,讲完美,讲循环,讲因果,讲报应,讲道理,讲义气等等等等都来自这里。
《周易》形成后对中国人的宇宙学,宗教学,哲学社会科学,逻辑概念学等等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几乎
喜欢经伦论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