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鲁总兵刘泽清下了入京勤王诏书的第二天,紫禁城,天还没亮,崇祯皇帝独自一个人躺在龙床上,他迷迷糊糊地做了一个梦,梦见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等大明将领没有一个人应诏勤王。李自成的农民军杀进了京城,紫禁城里火光冲天,一个青衣白毡帽的粗糙大汉提刀在金銮殿上追杀他。
更恐怖的是,十五年前被他在殿前下狱、凌迟处死的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就在一旁看着,还指着他的鼻子对那提刀的青衣白帽贼说:“杀了崇祯,他就是那个昏君!”
听袁崇焕说“昏君”两字,三十四岁的崇祯皇帝全身直冒冷汗,从梦中惊醒,大叫一声坐起身来。
自崇祯二年,十八岁的崇祯诛戮了“九千岁”魏忠贤,将他的党羽尽数逐出朝廷,朝中阿谀逢迎的大臣,就以“中兴英主”来拍崇祯的马屁,“圣上英明”这样的话每天听上百次,崇祯自己也就信了,所以即便梦中听到“昏君”二字,崇祯也难以接受,突然惊坐而起!
崇祯醒来后,望着空荡荡的龙床,发现是噩梦一场,喃喃自语安慰自己:“朕节俭自律,为了社稷不近女色,为了国家每日勤于政事,睡觉都只睡两三个时辰,不到三十岁头上的青丝就开始变白发,怎么会是昏君呢?现在内忧外患,都是袁崇焕那些奸臣误朕,他们都该杀!”
这时,门外站立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听到崇祯皇帝的惊叫,推门进来,来到龙床前跪安,问道:“皇上又做噩梦了?”
崇祯点点头,问王承恩道:“现在几更了?”
王承恩回答道:“回皇上的话,三更天了。”
崇祯整理了一下自己额前的头发,用衣袖擦拭了一下额头的冷汗,走下龙床,对王承恩说:“时候不早了,朕该上朝了。”
王承恩便赶紧命两个宫女和两个内侍太监上前,帮崇祯皇帝穿好龙袍。
崇祯梳妆完毕,穿上龙袍,戴上乌纱翼善冠,龙辇也就备好了,一行人自寝宫行向皇极殿,与群臣商议捐助兵饷之事。
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克了京师的门户大同、宣府,为勤王之师筹集兵饷就变成一件极为紧迫之事,崇祯皇帝让太监去向各路大军宣诏时,口谕答应给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等勤王之师各二十万两白银做兵饷。明末国库空虚,他们的手下将士少的五个月,多则十四个月没发军饷了。
“士农工商卒”,当兵的在明朝是没社会地位的。尤其明末乱世,从军的人,大多是为了可怜的军饷从军——有了军饷,他们的家人才有可能不在饥荒中饿死。宁远等边军已数月没发军饷,如果他们入京勤王,还不给发点兵饷,那十有**指望不上了,还可能哗变或投降农民军。所以,崇祯皇帝对筹集兵饷的事很重视,一大早就兴冲冲赶往皇极殿。
皇极殿是明朝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所建,落成初名是奉天殿,到嘉靖四十一年,改名皇极殿,是紫禁城里最重要的宫殿之一,也就是民间传说的“金銮殿”。一般只有涉及大明社稷安危的大事,比如天子大婚、册立皇后、出征仪式等皇帝才在这殿中举行。
崇祯皇帝在这里会见群臣和戚官筹饷,目标是一百万两饷银,这是关系大明王朝生死存亡的机会!
这天一大早,崇祯皇帝和太监王承恩等几位内侍到了皇极殿,竟然发现大殿内又空荡荡的,一个大臣和外戚都没有!这样的场面,在崇祯十七年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三十四岁的崇祯皇帝一身黄色衮龙袍,一个人坐在高高的龙椅上,面色铁青,一言不发,旁人明显可以感觉到他内心的愤怒。
见崇祯的脸色不太好,身边的王承恩赶紧上前请示道:“皇上稍等片刻,老臣这就去命人再鸣钟鼓。”
在紫禁城午门正中的门楼两边,分别有两座阙亭,里面放置了一皮鼓和一铜钟。平时早上只要鼓响,长安门的左右两门就开了,百官步行进长安门,经天街,上金水桥,入承天门,继而进午门,到皇宫大殿上朝。等到百官都进殿站好,就鸣钟关闭长安门!这叫“鼓严肃班,肃班鸣钟”。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钟鼓齐鸣”。王承恩上前请示“再鸣钟鼓”,意思是要钟鼓齐鸣召集众臣。
崇祯皇帝一挥龙袍的袖子,任性道:“今天宣诏之人,定要全部到齐,否则钟不歇,门永不闭!”
于是,午门两边的钟鼓齐鸣,经久不息。那些睡过头或准备不上朝躲避筹饷的大臣们终于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急忙夺路狂奔赶来皇极殿。
明朝的文官多住西城,在大殿上却站东边;武官们多住东边,在大殿上却要站西边。原来一般都是大臣比皇帝先到大殿,赶到之后,走到对面各就各位。那天,崇祯皇帝在大殿坐着,脸色铁青,窝着一肚子火,文武百官自然不敢大摇大摆在大殿上走到对面去站班上朝,否则崇祯皇帝一生气,有可能找个大不敬的理由就把他们砍了——这样的事崇祯也经常做。
想当年魏忠贤那么嚣张跋扈,也被崇祯不动声色干掉了,群臣对崇祯还是心存畏惧的。他们只好在地上匍匐前行,在大殿上像狗一样爬到对面,然后再直起身子上朝,等候崇祯皇帝的指示。
到了中午,站班的朝臣和征召的戚官全来齐了!崇祯皇帝严厉的目光扫过殿中的群臣,落在户部尚书倪元璐身上,故意厉声问
喜欢宅男的大明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