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企改革总体的来讲: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发展方向和路线,二是解决好管理的问题。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如何建立起一种更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激励企业的各层级主体责任人致力于企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保障各方面的监管责任人严格履行职责,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尽力。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将企业推向市场,又不能让它完全脱缰,变成野马。当前要抓紧做的工作是:第一,要制定一个国有企业“基本法”,作为所有国企必须遵循的纲领和准则;第二,要建立起以审计和巡视为主要手段的、新型的、有效的监管队伍;第三,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进一步明确企业党组织的责任。
市场体制改革我们不妨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开放一部分市场,拆除所有“围墙”,消除垄断,按照市场要求对国企进行重组;第二步,再考虑其他市场的开放和改革的问题,必须由国家管理和提供服务的部分就改造为事业组织机构。不要在意什么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这毫无意义;只要富强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应该经受市场的考验,让市场来评判。阿里巴巴、华为、联想不就是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代表吗?不也有多家国有企业在海外赢得了市场和声誉吗?有不少曾经风光的企业后来倒下了,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其中原因可能复杂,值得我们研究,吸取教训;有市场体制的问题,也有自身的原因。这没有什么奇怪,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是必然的;至于谁中枪、谁倒下那是偶然的。
在改革的前沿,首先受到冲击,感受最深的当然是企业;打赢改革这场攻坚战,最需要的是坚守信仰和信念的企业家。由于我们的传统崇尚学而优则仕,后来又是政治挂帅,曾经不说市场理念,企业经营的基本规则都没有。我们的企业家是最近二三十年才开始出现,很多所谓的企业家只是昙花一现,像柳传志、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少之又少,这是我们国企改革的最大难题。就像一场战役,没有将军和勇士怎么能打胜仗呢?真正的军事家一定是战场上走出来的,真正的企业家也一定是市场中拼搏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市场起步晚,至今仍然不完善,这是我们的企业家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那么我们能不能够引进呢?企业经营也犹如打仗一样,主要还是要靠自己人,了解自己的情况,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信仰。我们未来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企业家,为企业家的成长营造优良的环境。
单个企业不要搞多元化经营,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越专越精,越能成功。创新,首先还是要专业,要精通,没有谁凭空就可以创新。当然企业集团那是另外一层意义。现在有一种提法叫集团整体上市,这个要慎重推行,这种集团式“整体企业”没有什么成长性。如果没有国家保护,这种企业一旦亏损就会是堤垮雪崩式的,无法阻挡。企业集团实质上是企业联合体,而不是纯粹的经营实体,这个应该明确。不要把企业集团搞成一个大实体,把企业都捆在一起,所有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企业都应该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把企业“做强做大”,首要的是强;大是相对的,宜大则大,不必过于追求。大,也要建立在专业化的基础之上。很多企业最终失败,往往是不能坚持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走下去;其实很多事业失败也是如此,缺少的就是坚持,就是专和精。就国内市场来说,同一个行业,多几家企业适当竞争更有益于增强市场活力,单个企业规模过大可能弊多利少。
企业面对市场,也犹如部队面对战场。不能说私有制有利于企业经营,那样的话,岂不是可以说私人军队的战斗力高于国家的军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是一种落后的军队体制,是军阀体制。有人提出改革不要以搞活企业为目的,而是要以激活市场为目的,其实二者是并行的。激活市场与搞活企业不仅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是企业的活动空间和生存环境。或者说这两者都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要壮大我们的经济基础,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得到提高,否则改革就没有意义。
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好企业,主要依靠:一是市场环境,二是企业家。前者主要是体制、规则问题,后者就是人的问题。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企业基本上就做好了,市场也就活了。过去我们有句话叫:“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今天我们的企业面对市场,应该也要有严格的纪律。除了企业本身应该严格管理,同时对于企业家也要有严格的约束,也要建立起战场上那种“守不住、攻不破,提头来见”的纪律。而不是这个企业没搞好,
喜欢小老板洪万年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