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蒋东林他们的车快到矿场大门的时候,杨沫想了想,说:“李县长还是带着老王和我下车步行一段吧,估计这会儿有些媒体都来了,应该也有家属,看到县长坐这么好的车影响不太好。”
李县长立马赞同,蒋东林看了看杨沫,笑了下,点了点头。
和杨沫猜测的一样,市里的行政部门、救援部门、神州集团的人、媒体、家属、还有其他矿井过来帮忙或是看热闹的人乌泱泱聚满了矿场。李县长带着杨沫走进矿场的时候,就看到蒋东林被市里的负责人拉着一起往矿井那去,李县长没有迟疑,一路小跑着就跟了上去。
这次坍塌的是二号井,最终查明主要由于矿下工人的不当作业而造成。这些工人大多长期从事煤炭开挖,而内蒙的煤矿与山西的煤矿相比,除了煤炭少有杂质、品级优良以外,最大的不同在于山西煤炭储藏较深,需要进行长距离的井下作业,而内蒙大多为浅层煤,不需要进行大规模深地层的挖掘就可以进行开采。长期以往,这种矿藏特征让内蒙的矿井工人形成了安全要求较低的地表开采作业习惯。
目前开采的稀有矿藏与内蒙的地表煤不同,储藏源很深,矿井构架复杂。虽然神州集团在矿井勘探阶段开始就对以后需要入井作业的煤炭工人进行了专业的培训,在采矿项目开始后也时常进行安全作业宣讲,但是这些工人长期地表煤开采的工作习惯以及对矿井工作危险的切身认识不足,最终导致了这次悲剧。
截止目前为止,已经确认共有23位矿工被困,生死情况不明,而掩体构成坚固,极不容易被打通,神州集团与市里赶赴现场的专家和救援部队正在紧张地策划救援方案。
杨沫不懂矿场知识,不敢去矿井那添乱,和老王一起在矿场总办等着最新的消息。
总办的工作人员忙碌地接着电话和各方面沟通着,门外突然就响起了巨大的哭声和喊叫声。
杨沫和老王出来一看,发现是一堆女人,有的手里还抱着孩子还有几个也像矿工的男人正围着几个扛着摄像机和拿着话筒的人。
“记者,你可得给我们做主,今天他们不给我们一个说法,我们带着孩子躺也躺到他们井口去啊。”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哭哭啼啼地拉扯着一个拿话筒的年轻男子,带着哭腔说到。
“是啊,必须给说法,啥时候能救出来,救不出来又怎么弄?”人群里有很多附和的声音,叽叽喳喳一阵哄闹,让拿着话筒的男子有点不知所措。
“你们别吵,有情况就反映,矿上有没有私底下和你们谈过,如果人死了,给多少钱,是不是让你们不要对外声张?”拿着话筒的男子拉过抱着孩子的那个女人,问到。
杨沫在外围一听就觉得不对劲,还没等那女人开口,就冲人群喊道:“我是a县的负责干部,有什么情况和问题,大家可以来跟我反映。”杨沫边说,边挤进围着的人群,往中间记者模样的几个人走去。
“你好,请问你们是来采访的记者么?”
“是的。”拿话筒的男子有点倨傲地说到。
杨沫看着他的神态,客气地说:“那请出示一下记者证或者工作证件,如果没有证件,是不可以进入矿区采访的。”
年轻男子听着杨沫一口不带内蒙当地口音的普通话,再看看杨沫不慌不忙的做派,有点尴尬地掏出了证件递给了杨沫。
杨沫看了看,是一个网站新闻栏目的记者,拿出的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记者证,而是他们网站的工作证,心下已经有了分寸。“好的,谢谢。”边说边把证件交还给男子。
“现在正是救援的24小时黄金时间,内蒙省上、呼市、我们县里还有神州集团都派出了最好的专家、救援队伍和医疗队伍进行支援,我们这次的媒体报道由《内蒙古日报》全权首发,有什么采访需求,你们可以向他们征求转载权。我们保证,会第一时间公开、透明地向全社会、向媒体发布救援的最新消息。”
杨沫才来矿上没多久,当然不知道《内蒙古日报》的记者是否在现场,但是《日报》是内蒙地区党报,今天这么重大的矿井事故,党报上不可能没有一点报道,而党报的质,又决定了自有把握新闻尺度的分寸,不会在立场上有偏颇。再来,用党报来威慑一下各种小道媒体,杨沫觉得应该会有作用。
眼前的这帮人,显然是想趁着矿上救援混乱的当口钻群众的空子,挖掘一些煽风点火的小道消息,以博取新闻点击率。杨沫知道信息时代网络传播的快速和强大,突发危机中的媒体信息处理不当,不仅会给当地政府、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更会煽动民情,影响社会稳定。
杨沫同情被困在井底的矿工,看着泪眼婆娑的女人孩子也觉得心酸,但是杨沫清楚自己的立场,刚才这样的情况,本没有人来应对这些家属和媒体,杨沫一着急,又打又哄地就说出了这一番话来,还真让刚才还气势汹汹的这帮人有点蔫了下来。
那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听杨沫这么一说,一把拉住她不肯松手:“女领导,我家男人在井底下,家里还有两个娃娃,要是他出个什么事,我可怎么活呀。”
杨沫拍着女人的背,帮她顺了顺气,对着围着的人群说:“大伙儿不要急,现在政府和矿上的企业都派了最好的专家还有救人的部队来了,现在正是救人最关键的时候,一分一秒都不能耽
喜欢东来莫忘(高干)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