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选择在这种时候溜进东北,那也真是太胡来了!
他并不知道就是他所想的这点不关紧要的“百姓生活”,其实牵扯到的是华夏军队针对东北的收复计划,于是,他摆着一副有些夸张过了头的沉痛神情,没好气地咬牙道。
真的,他说真的,他真想上去臭骂这三个来给自己找事的人一顿。
他抬头看了看锦颐、又看了看于科涵,想了想这两人的身份,最后还是自己心里先怂了起来。
耸着肩、驼着背,他泄了一口气,认命地给三人解释了起来,“我刚从南京过来的时候,东北的百姓就已经是这样了。偶尔一次,我问黄家婶子、就是昨天你们看见的那个婶子,我问她,怎么看见伪满的警察也那么害怕?那就是警察,又不在伪满做政官、又不在伪满军鬼子军当兵的,有什么害怕的?”
“你们猜怎么着?”像是韦三自己说来也还觉得有些惊奇,他稍稍瞪大了眼,轻晃着脑袋,也不知道是嘲讽着什么般的讥笑了一声,“她竟然连向我‘呸呸呸’了好几声,满脸忌讳地跟我说,那些都是朝廷的人,吃朝廷饭的。”
“朝廷”这个词,真是好久没有听见人提起过了。
一般人,称呼日本控制下的傀儡皇帝,无外乎便是“前清皇帝”或“伪满皇帝”两种。想必,像这样还承认、称呼着伪满为“朝廷”的人,对前清皇帝的称呼,一定也只会是“皇上”了。
这样想来,竟还觉得有些可笑。
锦颐一下子就理解了韦三先前那一抹讥笑的意味,她甚至也想跟着哂笑着嘲讽两句。
然而,大抵也是知道这样的嘲讽除了能过两下嘴上的干瘾以外,再没有别的用处,她面不改色地深吸了一口气,到底还是忍住了嘴角将将要展露出来的讽意。
“认真想来,似乎也不是不能想到。”
大概是自民国建立之后,众人没有怎么遇见过满嘴把“皇上”、“朝廷”挂在嘴边的人,乍一从韦三嘴里听到了这样的人的存在,还不是作为个例的形式存在的时候,众人便只剩下了愕然。于是,在几人的沉默中,率先从愕然中晃过神来的马启鸿便率先开了口。
“东北这块地方,前清封建朝廷落败之后,又出了个堪比土皇帝的林家军阀。平日里,大家都司令、司令的叫着,但事实上,谁都知道,军阀,在地方上,是比朝廷、比政府更具权威的存在。要不然,那时候的秦先生也不会一门心思的想要除掉国内的军阀了。”
喘了一口气,马启鸿又接着说道:“更何况东北离南边政治中心离得远,其实没受多少民主思想教育。说到底,东北的百姓们从根本上就还没从旧社会的桎梏里跳脱出来,一个伪满朝廷就又建立了起来,东北百姓们对伪满朝廷、对旧社会的封建制度的接受程度,自然也就比其他地方的百姓们要高得多。”
也就是说,这些生活在东北的百姓们,实质上,同生活在前清还没灭亡时的愚民差不多了。他们相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相信“士农工商,人有三六九等”,他们形成了畸形的三观,是以,他们是在心甘情愿地接受着鬼子和伪满的奴役。
锦颐把马启鸿话里的意思给翻译了出来。
但是——
“封建社会都还有人揭竿起义、反抗封建王朝,我就不信,奴性这东西是人生来就有的。”
她说着,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鬼子兵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心里有数。从前鬼子在东北照了许多同百姓们“相处友好”的照片刊发,她一点也不相信。她不相信鬼子会在东北改了性,不相信他们会善待东北的人民。所以,她也不相信,这整个东北,她找不到要反抗鬼子和伪满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有点短小,但好歹也是更新get√
谢谢木子鱼扔了1个手榴弹
爱你们,么么哒(づ ̄ 3 ̄)づ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抵是心里不愿意相信,在华夏的土地上, 还会有那样一个地方的华夏子民, 甘愿对自己的仇敌俯首称臣, 锦颐的心里拧着一股冲劲, 势必要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身上,找出些华夏人的骨气来!
于是,锦颐便开始每日都同着马启鸿和于科涵在城里闲逛起来。
一开始,为了不因频繁在城里打转而引起鬼子的注意,他们几乎每一天都只是挑着城里的各个地方的茶楼坐上一天。到后来,一天天的,他们把城里百姓们生活的常态给看仔细了, 便也跟着一天天变得沉默了起来——
在这座沈阳城的角角落落, 他们随处可见的, 是百姓们对鬼子兵的点头哈腰。偶尔,他们高高坐在茶馆二楼的窗边,往窗外一个探头,甚至还瞧见鬼子们随手从百姓里揪了四个健壮的大汉, 就让他们当了人力脚夫, 坐在中间放了个椅子的小轿子上,就让他们抬着自己走。
而即便是如此,百姓们似乎也没有丝毫的抱怨。眉头也没皱一下,便直接任凭了鬼子们对自己的奴役。
在这样鬼子几乎等同于“天”的畸形社会关系之下,便连带着那些跟在鬼子身边的、原本应该备受唾弃的汉奸,也开始跟着水涨船高。
就好比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 韦三不用去同鬼子们打交道、办事的时候,总是会跟着他们一起出来。在韦三出现在他们身边之前,他们不管去到哪儿,那些店铺商家的老
喜欢此生应不负[民国]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