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不明白么?变成儒生治国了。想一想。儒生治国的时候,所谓的外王内圣,有几人知道?哈哈。如果儒生治国了,那还要我们这些世家子弟干什么?当然这个结果就是当今要的。秦先生您说是不是?”
“啊?啊。是啊。是,有道理。”
“可是,结果就是,世家子弟他不用了,可是用了一些只会空谈的儒生。空谈的人怎么治国?结果肯定是将国家治理乱七八糟的。”
“也不一定啊,很多儒生还是很有头脑的。”
“有头脑?骗谁啊?儒生从出现的哪一天开始就不是一个有头脑的人群。我问您,孔子的学生中政治成就最高的人是谁?”宋波其实根本不知道是谁。
“自然是冉求和子路两人。”
“好好想想他们都做过什么事情呢?”
“他们,成就最大的是冉求,不过他是个典型的商人。
他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你看,我说什么来着,政治上成就最高的人都不是儒生,或者说儒生从诞生的哪一天起就没有什么政治上的高见和成就。子路一直都侍奉小诸侯,是不是?我记得他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反而是其他学派的一些大家,都名扬千古了,有很多人都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魏国弱小,可是吴起却将他改变了。让魏国武卒天下无敌。”
“嗯,这倒是,商鞅变法,是秦国实行法治,结果国里大盛。”
“这还不止呢。呵呵。关键的问题就出现在,董仲舒身上。要知道,汉朝之前的儒家书生根本不值得一用,可是董仲舒将儒家发扬了,结果汉武帝独尊儒术,看似得到了礼,可是事实上却失去了仁和义。得不偿失啊。”
“怎么就失去了任和义呢?”秦先生觉得宋波有点危言耸听。
“很简单,因为儒生的----太高了。国人虽然迷信取法其上的其中的事情。可是,对于人类来说君子的行为实在是太难,聪慧如孔圣人那样的人,也才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如果是普通人呢?得到仁义就太难了,做到就更难了。或者说,这些人根本做不到仁义,所以只能表面的表现的仁义一下。这就成了虚伪。嗯没错,是虚伪这个词。一点那这样的话。人就失去任和义了。”
“这样啊。有些道理吗。不过还不足以说明什么啊。即使这样的话,不过是虚伪一些罢了。儒家还是能够治理这个社会的。”
“不只是虚伪啊。我的秦先生,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你没看到,虚伪就会失去信誉。失信于民。国之大忌讳。民为水,国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江山社稷,取决于民啊。周厉王只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而被放逐。如果不只是防口呢?会是怎么样?千兆努力一日间尽毁。”
“嘶嘶”宋波一句话将对方说的冷汗直冒。
“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诚信这一点确实太重要了,既然知道它重要我们就不要唱高调,像儒生一样高谈阔论,而不知道治理一室之地。还好的是,当今圣上还知道,国家是各大世家和武将们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对于寒门儒生的重用并不是很严重。所以科举这件事情,其根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它本身太过于理想化了。如果没有系统的有效的监督机制,并且外加合理的教育,这几样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怎么教育人才,这才对。而科举,真的是一家没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科举所选出来的人才,不一定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而朝廷所需要的人才,只能是自己培养,”
“自己培养人才?”秦先生又一次陷入沉思了。
“当然是自己培养人才。朝廷所需要的人才,之所以说要自己培养,第一主要是,别人的培养的总是很难一时间摸清楚这个人才的底细。而且关键的是,朝廷里面的人不知道这个人才的道德如何。既然不知道这个人才的道德如何,凭什么敢用这个人才?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为了缩短人才的监测时间我们必须得自己办学院。教育人才。
第二点是比较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朝廷培养自己的人才。是要做大事的,所以自己培养人才肯定是关于自己缺哪一方面的人才就多培养哪一方面的人才。这样的话,朝廷就不会出现人才慌乱的情况了。比如,国家缺少数算的人才,那就培养数算方面的少年郎。三五年之后,数算人才就会足够一国使用,并且还不用考察他的道德不是么?
第三点,自己培养人才,就是要达到科举的最终目的,那就是从世家大族的学术,学问垄断中突围。”
“垄断?突围?”
“是啊,垄断。嗯。我管那些对于某件事物拥有绝对的影响力或者权利,并且靠着这些权利和影响力,控制着这个事物的行为叫做垄断。”
“哦,这个意思啊。还挺形象。”
“呵呵,秦先生过讲了。”宋波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接受了对方的夸奖。虽然这个夸奖不应该是他的。
“不要客气,还是说说,自己培养人才的好处吧。”
“好吧,我们接着第三点好处讲。从垄断中突围出来之后,世家的实力就必然会受到打击。而朝廷只用忠于朝廷的人才。这就让那些世家子弟不得不将他们的衷心更多了转向朝廷。”
“真的可以这样么?”
“当然,我还能骗你不行。要知道,我可宋大侠。”
“好吧,我相
喜欢大唐小铁匠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