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长安城,西门外,十里孤亭今犹在。
三千铁骑伫立在驰道两边,两千甲士内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将望君亭拱卫在中央,虎视眈眈地注视两旁的山林。在凉亭北边的空地上,停放着一辆辆豪华座驾,数百名文臣武将站在驰道中央,不时踮着脚向西边驰道张望。
亭中石桌上摆着一壶茶,六人围桌而坐,身后还站着十余名文官和武将充当听众,一边倾听着在座六人的谈话,一边不时向西边看一眼,留意着驰道上的动静。
不经意间,诸葛亮率军西征已整整三年。在这三年里,天下局势相对稳定,除了常山、中山国等局部战事以外,再无其它战事。现今局势依然是三年前的防守态势,西凉军三面围困北魏曹操,两面牵制南汉刘表,牢牢占据着战争主动权,引领天下局势发展,掌控着乱世走向,将天下第一霸主的强势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
只要李利麾下西凉军没有兵马调动的迹象,北魏和南汉两股势力就不敢轻举妄动,时刻盯着西凉军的一举一动。是以西凉军按兵不动,这两大诸侯国便风平浪静,整个局势就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依旧保持着对峙相持的态势。
与此同时,北魏和南汉相继立国,他们同样需要平稳过渡一段时间。借此时机,两大诸侯国积极梳理军政事务,尽可能地储备钱粮辎重,厉兵秣马,进一步巩固统治,使其步入正轨。无论是河北曹操还是荆楚刘表。他们都很清楚,他们有着共同的对手,而且对手很强大。强大到他们单凭一己之力无法抵挡的地步。所以,残酷的事实迫使他们根本无须商量。就将目标锁定在西凉军和西凉李利身上,时刻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更加严峻的战争形势,为即将到来的逐鹿之战积蓄力量,竭尽全力做好最后决战的准备。谁都知道,多一分准备,将来就多一分胜算,成功总算眷顾有准备的人或诸侯势力。
现如今,距离北魏和南汉建国已过去一年时间。而李利麾下文武也为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足足准备了一年时间。眼下,宫殿、宗庙、祭台等相关事宜早在半年前就已准备就绪,一切都准备的坦坦妥妥当当,只等李利首肯,便可登基称帝,正式建国。然而这一等就是足足大半年,李利迟迟不动,一众西凉文武亦无可奈何,只得耐心等待,期盼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早些到来。
十天前益州传回消息。诸葛亮率领的西征不日即可班师返回长安,随后李利钦定下个月十五日举行登基大典,至此西凉建国的日期终于确定下来。于是。最近几日,长安各处城门悉数大开,数以千计的信使哨骑全部撒出去,前往各州各郡和边境驻军传达军令。
不难想象,未来半个月内,李利麾下各镇将军、州刺史和郡守都会快马加鞭赶来长安,还有奉命前来的各营兵马也会赶到长安,参加登基大典以及大型阅兵仪式。届时,与西凉通商多年的西域诸国、依附于李利治下的西海小国。以及北魏和南汉两大诸侯国将派遣使团前来长安观摩这一盛事;为此西域诸国和番外小国早在三个月前就已接到观摩请柬,时下就有七个西域小国的使团抵达长安。住进驿馆等候登基大典的到来,因此大型阅兵必不可少。
就在这紧锣密鼓地筹备登基仪式的时候。李利却亲往西门外十里亭等候西征大军凯旋归来。李利此行的初衷是兑现昔日对诸葛亮的承诺,率领三千金猊卫前来迎接即可,不承想,麾下百官闻讯后尽皆尾随而来。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西凉众文武齐聚望君亭,仅是马车就有两百余辆之多,近万人堵在驰道上,将望君亭周围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场面太大了,比三年前李利从益州班师回来的场面还要大得多!
这么大的场面,对得胜归来的西征大军无疑是个莫大的荣耀,但是对挂帅西征的诸葛亮而言却未必是好事。
这不,望君亭中此时就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此次主公和百官出城十里相迎,这规格是不是太高了?仅仅是西征南蛮部落而已,区区蛮夷何足挂齿,却劳烦主公亲自出城迎接,众百官在此久候,这、、、孔明只怕是担待不起呀!”
说话之人是现任少府、兼领长安令的李儒李文优。他的这番话,乍听之下很容易让人误解,误以为他对诸葛亮心怀不满,但实际上却是恰恰相反。他之所以这么说,非但不是对诸葛亮有看法,反而是替诸葛亮担忧,抢先将大家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并且是当着李利的面挑破众人的心思。因此李儒这番话的目的就是分担诸葛亮即将面临的压力,纯粹是袒护诸葛亮,因为他和诸葛亮私交笃厚,还是儿女亲家(娃娃亲)。所以他要趁着诸葛亮还没回来的时候,把话挑明了,省得众人对诸葛亮心怀成见,羡慕嫉妒恨。
不过李儒的袒护之心瞒不过在座的五人,看看坐在他身边的都是些什么人:他的左边是李玄、贾诩,右边是郭嘉、陈宫,李利居中,坐在正东,即李儒的对面。
果不其然,李儒话音方落,坐在他身边的李玄便笑呵呵地道:“文优此话确是言不由衷啊。孔明尚未归来,你就急着替他辩白,未免太心急了。何况,此次主公亲自出城迎接,我等理应跟随,看看亭外的这些文武百官,其实他们并不是奔着孔明来的,而是冲着主公而来,藉此表明坚定跟随主公的立场
喜欢骁骑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