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坐车,但一直是土路到处坑坑洼洼,谢文磊提醒谢明治减速了慢慢开,这样和跟在后面骑车的三个人速度一般,不过彼此说起话来仍然要大声,因为柴油发动机的声响和路面颠簸的动静实在是不小……这样大约下午三点多才到了谢园,许芸算了一下:她们是12点半出发,在西大河玩了大约半个小时,刨去大家走走停停的时间半个小时,也就是说文磊和文娜姐妹回趟家得一个半小时,那么远的路……谢文磊说也不远,还不到二十里地——她标过,只是路难走所以花时间多了。在学校餐厅帮工那些天她是住在姥姥家盛新庄,如果是家里的话凌晨四点钟就得起床,晚上十点之后才能到家。许芸她们想到了“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谢文磊说,话是这么说,大家除了每年卖苹果的时候才感到路不好带来的不便,平时大家很少外出,这庄子大,家家都有菜园,民风古朴,做什么只要族里的长辈不发话,是没人主动牵头干的……
谢文娜家在庄子的西部,过了一条南北的大约10米宽的河沟就到了,她家正房是三间青砖瓦房,上面缮的还是那种两头翘的云瓦,瓦面上有些青绿,瓦缝间有的还长出了小草,随风摇曳……堂屋正门的混砖地面高于平地约三十厘米,很多地方已经磨得光滑,中堂是一幅“松鹤延年”发黄的卷轴画,两边附着对联,一副香案上陈列着牌位和供奉的物品,香烟缭绕……
东边是四间平房,北面的一个小间是文磊姐姐的闺房,第二间对着门是书房,一张大的八仙桌子在正中,平时文磊姐姐偶尔在那里算些账目,更多的时候是六年级的文美和四年级的文杰在那里做作业。南面是用箔(秫秸编成)做成又用泥粉了的墙隔成了两间,最南边的那间是文娜和文美的卧室,平时的文杰有时候跑到文磊的房间去睡,有时跑到文娜的床上,倒很少老老实实地睡他自己的小床。剩下的那一间无疑是文杰的快乐小天地,满墙的奖状和写的大字,地上则是他摔胶泥做的士兵方阵,已经列了三队人马。
西边也有四间,靠北的是两间老屋,墙体的下部是青条石,往上到及腰的高度砌的大青砖,再往上就是夯实了的土坯有一些麦秸露出来,房顶也是麦秸缮的。窗户用杨木做的已经朽因为底下的轴已经锈烂再开关门会掉下来就一直开着,里面现在不住人有几口囤粮食的大缸和一些杂物。田歌低头进去感到凉丝丝的好像进了空调房间,还看到山墙上的小窗那里有一窝安居的马蜂。谢文娜说这里面就是这样冬暖夏凉——因为墙体较厚,夏天太阳晒不透,冬天这屋窗户少,向院外又没有大窗,寒冷的北风进不来……不过抬眼看到的就是土显得很脏,另外采光不是很好,庄上这样的土屋渐渐地没有人居住。有老人不想离开土屋,但家里人说您得顾及儿孙的脸面庄上人会骂我们虐待您,于是老人只好在儿孙们的哀求之下搬进了砖屋,倒是有的老人不如意了会故意搬到土屋里去住,不久他们就能得偿所愿,可是那样的家庭往往不怎么和睦。像庄南面赵寡妇的公婆不喜欢儿媳的神神道道,就搬到老院的土屋里去住,后来干脆咬咬牙花钱在南地里盖了两间砖屋以求眼不见心不烦……南面的两间实际上是棚子,早年用来养大牲口后来曾经养过鸭子,现在则栓了几只羊还堆了一些空缸——谢文磊说刚开始先少做些,看看市场再慢慢做大……
南边的大半个院子堆了几只封着口的大缸,上面压了砖头。剩下的空地仍然很大,谢爷爷说这院一亩一,东西宽12米南北了是60米,庄上俺这院还算小的,东头谢知德家——就是明治家的接近三亩地呢!知德爷八十多了,是族里辈分最高的老人,很多事情都得他发话。知德爷看俺家劳力不足,让明治来帮俺文磊干厂子,虽然他们年龄相若,可那是爷爷辈的帮孙女,没人敢闲话……
四周拉的土院墙,正面两间过堂,当中是大门,门东边有个石头墩子,西边是一个石臼,臼头在石窝里柄已经没了,现在上面垫了纸箱板做了固定的板凳。东间是厨房,墙已经熏得黑漆麻乌没了土的颜色,只有砖砌放碗的台子可以看到白晃晃的瓷砖,上面放着用来和面的大砂盆,下面是码放整齐的碗盘和大海碗。靠墙立了一张案板,向外的是刀痕累累凹下去的板面,灶台后面堆放着干树枝和玉米秸秆,旁边是带着柄有圆孔的长木匣子,邵小鱼向田歌说这个你肯定没见过,它叫做风箱——用来向锅底下鼓风旺火的,一会做饭的时候你试试?
门口有半个麦秸垛,做饭的时候田歌见文美过来抽了两把用来生火,很管用!谢爷爷说这垛三年了,现在都是果树,麦地少见了,麦秸垛也少了。
这儿的一切流露着古朴和乡土的气息,有的东西田歌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有的东西听爷爷奶奶描述过,但是她从来没有亲眼见过、亲手摸
喜欢凤凰城的高二8班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