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家宴,不过是借个由头,给府上众人一个热闹罢了。
看着主子如常般默然不语地吃了些东西,吩咐一句晚上不必伺候可各自安排,便像是打算回去书房。年轻的侍卫知道他虽然面冷,人却是极好,不由开口说道:“老爷不去看灯?”
“看灯?”
“恩,”那侍卫点点头,“今晚城中有灯会,可热闹了,我们都打算去看呢。”
“哦?那你们去好好玩吧。”韩琦淡淡一笑,出了厅门。
他回到书房批完了文件,时候却还尚早。新春里头,事务还没有那么多。“阿福,茶。”他扬声叫一句,却久久不见人应,细想一想,才微一摇头,怎么记性如此差了?人,不是都出门看灯了么?他便起身打开窗户。冬夜的风携卷一股寒意扑面而来,却令倦乏的身子精神一振,反比困在炭火正旺暖意熏然的房内舒服。
韩琦再望一眼天边银盘,冰寒玉皎,辽远高华。也罢,今日事既已了,与其独自守着这空空的院落,不如也应景去灯会转上一遭吧。
披一条玉色的大氅,韩琦随意慢慢走在路上。今晚夜色晴好,虽还有些冷,可夜风扑在人脸上,细细去品,已是减了几分凛冽寒意。出来之后他才知道自己镇日为之忙碌的汴京城中,到底是居了多少人家。一路走着,身边或是笑闹轻语的人影双双,或是驾着香车的名驹为人潮所阻,似无聊般打着喷鼻。无论宽街窄巷,酒肆茶楼,竟都熙熙攘攘,往来如织,笑语欢声,一派升平。
本就是一时兴起的闲逛,韩琦便被人潮推着,慢慢走向那条知名的琉璃灯巷。远远看到一盏盏风中摇曳流光溢彩的花灯,他忽然想起此番景象,似曾相识。
当年他被家奴拼死带回,只有三岁。其后数年,尚不知事的韩琦随着仅余的一名家仆,流离辗转于众家亲友之间,渐渐识得了人情冷暖。直到十岁,他方在一门远房伯父家中住下,有了常傍的屋檐。
那伯父的年岁很大,初见时他竟以为当开口称祖。老人花白的眉毛下一对常眯的眼,似乎看人的时候总有几分模糊不清。他人是严厉的。第一次立在堂前,听伯父问着都念过些什么书,年幼的韩琦涨红了脸,讷讷地答只断续着背了些论语。伯父手里的拐杖便捣在地上笃笃作响:我韩家的男儿,怎能如此不学无术!韩琦低着头,涨红的脸上隐有泪滴——只这一点,还是他在三叔家中住着的时候,每每听堂弟念起偷偷记下来的。
伯父见他不答,忽然叹了口气。这样吧,从明日起,你每日卯时浇灌菜园,之后跟着我念书,午时、申时前去帮厨。
伯父其实待他很好,只是家中清寒。三个堂哥都已成家,虽然日子也苦,可也总想着接父亲过去同住。只是老人性子执拗,说什么也要留在旧居,守着那三分地和一个老仆。韩琦知道,伯父是怕他跟过去了,白吃白住的,在嫂嫂那边受到委屈。但伯父不说,他也不知道如何表达敬爱感激,只能每日尽其所能地念书,然后帮着干些零活。如此日复一日,全不知外面春秋,更不要提和同龄的伙伴们玩耍。他有时也上市集,却不敢对着面前那些林林总总花样百出的玩意儿多看上两眼,只匆匆地买些家用,片刻便回。
又过了几年,韩琦十三,正是男孩子胆大爱闹的时候。那一年的上元节兄嫂们照旧前来探视,带着自家的男娃女娃,倒是热闹。
“小叔叔,小叔叔,”二堂兄家粉嫩粉嫩的小女孩抓着他的衣襟,口齿不清地说,“待会小如要去看灯,小叔叔一起去好不好?”
“这……”他心中颇为雀跃,却也很是迟疑——依照习惯,他们走后他该先服侍老爷子洗漱睡下。
“无妨。”伯父看他一眼,“你四处走走也好。”
安阳虽是京畿重镇,可也无法同汴梁相比。所谓的灯会不过是人们吃罢晚饭,各家的小孩少女手提灯笼,互相追逐嬉戏。但即便这样,已让韩琦看傻了眼。他愣愣地跟在堂兄一家后面,边走边左顾右盼,冷不防撞在一人身上。
“啊呀!”那是个头戴锦冠的年青公子。一撞之下他看也不看,先挥袖把他推开,抬头又见只是个瘦弱的半大孩子,顿时来了气:“谁家的下人如此不懂规矩?撞到本公子也不知道来陪个礼!”
堂哥一家听到响动,回身一看忙拐了回来。堂兄虽见一边的韩琦尚在地上跌坐着,却先上前对着那公子连连致歉。青年细长的眼在他们身上一转,落在了他身后yòu_nǚ手里的灯上,冷冷笑道:“衣着如此寒酸,连盏像样的花灯都买不起。算了,本公子也不屑与你们计较,就算我今日晦气!”言罢,径自扬长而去。
堂兄听他此言沉下脸,虽没开口说他什么,斜斜瞟来的一眼却颇带责备之意。少年看在心里,暗自握紧了拳头。
如今,时移世易,他韩琦已是高冠锦裘春风得意,才名天下文动京畿。可是,也早失了当年那种一心一意想着读书的单纯。在他高中之前多年伯父便已过世,于是藏在他心底的那份恩,便再也无从报起,空留遗憾。
他信步走在街上,漫不经心地看着满街花灯。火树银花之下,又有多少言笑晏晏,才子佳人。然而他却全不在意,又行一段,觉得兴味阑珊,便决定回转。只这一个回头,居然看到了意料之外的人。
隔着熙熙攘攘的一小段人群,那人一袭深青锦袍,竟没有骑马,只身一人站
喜欢(少年包青天三同人)恨不袖手与君归请大家收藏:(m.23dshu.win),爱上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